0371-55676133

NEWS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互联网+”带给钢结构行业的新契机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建筑业来说,钢结构行业就是建设领域的“工业制造业”,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化特征明显的新型建筑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胡育科 胡育科

  从世界趋势看,工业4.0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或标签,它将领跑全球制造业发展方向,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未来。今年“两会”以后,国家层面正在加紧对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制度设计和产业政策制定。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行业的必然选择,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综合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开发企业生产潜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钢结构工程精细化、标准化产品质量,是钢结构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步、抢占先机的关键。

 

1“互联网+”,对建筑钢结构行业影响深远。

  一批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已经强烈地认识到,正如中建钢构王宏董事长在2015年钢结构行业大会上讲的,对到来的大数据时代要有所准备、有所谋划。在建筑钢结构转型时期,“互联网+建筑钢结构”已经融入和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角落、每个岗位,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建立自己的云平台,远程监控工程关键节点安装和技术问题的指导,延伸管理触角、缩短管理层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确保加工精度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互联网+”对钢结构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快”。企业产品研发需要技术、材料、配件以及技术服务供应商,而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凭借高速的服务速度、便捷的服务水平,将提供更及时、更丰富的资讯与服务清单,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加产业链合作的机会。企业经营管理者将更快捷地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资讯,注重研发产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特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传统施工生产方式存在管理粗放、浪费严重、资源消耗过大、垃圾排放多、质量不高、现场作业的安全隐患等弊端,转型势在必行。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工程设计精度以及系统性协调性,对工业化生产建造有极高的植入价值。对钢结构的生产、安装和精细化加工进行实时监控与有效管理,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由厘米级向毫米微米级调差,体现钢结构工程精度和工艺水平。

 

  “准”。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物流通道,为钢结构企业采购、产品销售和工程结算带来新的便捷,能够实时提供钢结构加工、工程安装和质量、安全控制手段等信息交流,有利于企业决策层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及时调整对策,跟踪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营维护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水平。

 

  “细”。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或及时决策,依据的是对市场供求关系和数据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和产业集群的配送中心是未来供需主渠道,加快钢结构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利用大数据研判市场细规律,扩大市场信息数据面、缩短反映时间,通过现代通讯和网络平台,将对钢结构企业销售市场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渠道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2钢结构企业转型方向:精细化制造+绿色节能。

 

  和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相比,钢结构就是预制化、装配化的工业化建筑,业内并没有争议,但是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的是钢结构建筑的预制装配化水平和绿色化程度;消费者更关注和重视的是建筑功能和居住品质、工程质量和耐久性。市场的这“两个”关注和重视,决定钢结构企业未来转型和发展的方向。

 

  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精细化制造水平。目前,建筑钢结构行业在“中国制造”方向上迈出了新步伐,但总体看,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投入不足,表现为劳动力密集、追求低成本、低附加值、低层面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近几年,随着人口红利减弱和人力成本加大,低端制造业的优势将逐步失去,钢结构企业必须借助建筑工业化的契机,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钢结构的精细化制造水平,完善施工系统集成技术,增强装配式施工管理能力,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形成企业自主技术和产品成果,占领技术制高点。

 

  坚持节能环保,提高钢结构建筑绿色等级。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根本方式是转变生产方式,努力提高两种能力,一是提高建筑产品工厂化生产与制造能力,二是提高现场装配化施工与建造能力,实现建筑业提质增效、降低资源消耗、绿色环保的目标。钢结构作为最具工业化特征的建筑,应该在绿色建筑、材料回收利用中先行一步,发挥示范效应。这就要求钢结构企业从设计入手,按照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提升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水平,运用绿色环保的板材和一体化装修的建材,通过实体检测,用数据说话,让老百姓住上安全清洁的钢结构房子。

 

  坚持科技创新,提高钢结构资源利用效率。未来钢结构的重点市场在哪里?这是企业时时在关心的问题,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发展比发达国家落后了5-10年的时间,这其中有传统利益格局固化的原因,也有我们钢结构住宅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如果早几年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学校、医院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推广成熟的钢结构体系,将会节约更多的资源,建筑垃圾排放也将进一步减少。要承认,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的钢结构房屋体系还有最后1公里市场应用的环节需要打通,只能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

 

  坚持标准化、模数化,形成产业化发展条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国内市场对于高端消费品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我们的建筑钢结构产品之所以规模和领域还存在局限,关键是我们的产品质量、精度、成本、装配化水平都还有提高的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钢结构工程的材料消耗、节能水平、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道路是行业升级的根本,部品构件的本地化、规格尺寸的标准化、集成部品的模数化、通用化,是钢结构建筑集成途径,到那一天钢结构房屋的建造成本才能真正与市场需求匹配。

 

  坚持机械+数控设备,提升“智能制造”水准。不久前,“赴日抢购马桶盖”话题异常火爆,这一现象的启示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短板需要补强,市场从来不拒绝好东西。目前钢结构专业承包资质的修订版已经发布并实施,新资质就位标准的条件设置,对钢结构企业厂房、数控设备和技术工人有明确考核指标,这意味着将有1/3的原来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无法就位,具有提高技术手段,增强生产设备的作用,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3加快信息化技术运用,占领未来钢结构建筑市场制高点。

 

  要看到,建筑业作为我国最传统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现代化转型中最难逾越的是我们自己的认识、观念和行动的障碍,加快钢结构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是企业家的眼光和执著,也是企业资金投入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在钢结构加工、生产、安装环节,全面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和信息化数据平台,减少装配误差,提高安装精度,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依靠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体系,是钢结构企业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发改委最新颁布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与钢结构密切相关的产业项目与鼓励内容有:“水性钢结构防火涂料、预制组合钢结构防火构件”,“应急安置房屋开发与生产”,重点发展: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预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和厨房标准化、模数化技术开发与推广和工厂化全装修技术推广等,进一步明确了钢结构企业未来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的方向。

 

  国家开展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性意见》,是钢结构行业的纲领性文件,一定要在落实的具体目标、措施上有突破。当前要现实的目标,就是要加快信息化新技术步伐,提高钢结构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增强市场消费者选择的兴趣和认可,扩大钢结构的工程推广领域和应用范围。我们的一些企业,比如中建钢构、中冶钢构、东南网架、浙江精工等,生产规模、技术设备并不比发达国家差,但是管理软件、计算机和数控应用水平、工作标准、严细作风方面差距很大,需要企业下真功夫解决。

 

  有两个案例:一个是河北省下达某市保障房建设项目要求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一期6栋、12万㎡,开发企业原为建筑公司,调研来调研去,由于信息和技术的闭塞,出于成本造价,依旧只是主体钢结构,内外墙采用砌筑,工期反而延长、管理成本加大、现场依旧脏乱差;另一个是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出一种硫酸镁水泥承载楼板,刚发布产品信息,远在澳大利亚的客户就上门开始洽谈合作。工业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带来的是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市场,钢结构企业必须重视数据平台建设和与外部互联网信息资源流通,提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时刻关注市场敏感反映,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融合,企业或是主动迎接转型,或是被市场倒逼被动适应,这是钢结构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必须做出的选择。可以预见,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钢结构行业由粗放型、规模化向精细化、标准化阶段转型,由机械化代替人工作业,用智能数控设备一次成型加工代替人工流水作业将成为趋势。钢结构建筑追求新奇特,未来奇奇怪怪建筑将逐步减少,简约规矩、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将成主流;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将成为钢结构行业的新的增长点,新的工程设计软件升级和BIM技术将推进钢结构建筑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上先行一步,成为被社会和政府重视的新型建筑体系。

——转自中国钢结构资讯网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我们
       首页

0371-55676133

Copyright @ 1998-2023 河南振华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5000412号-1


                                                            技术支持:郑州文达岭峰

seo seo